> 有关“是非之心”的文章 - 第5页
  • 什么情况人应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什么情况人应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对受苦受难的人,应有恻隐之心,能帮则帮, 对自己或者别人的不好言行应有感到羞耻和厌恶的心, 与人相处要有谦辞礼让的心, 为人处事,要明辨是非,知道什...

    11-19 211 29 教育经验
  • 孟子中人的本心是什么

    孟子中人的本心是什么

    孟子中人的本心是仁。 孟子说:“仁,人心也。”(《告子上》)指出了仁就是人心所具有的本质,仁即是心的所固有的。而这个固有的仁的人心,就是孟子所说的本...

    11-19 918 835 教育经验
  • 善恶之心义之端也的意思

    善恶之心义之端也的意思

    意思是:善恶的心理就是施行仁义的开始。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11-18 436 44 教育经验
  • 孔儒的仁义礼智的本质是什么

    孔儒的仁义礼智的本质是什么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

    11-18 223 99 教育经验
  • 殷殷之心仁之端也原文

    殷殷之心仁之端也原文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

    11-18 745 170 教育经验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划分层次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划分层次

    1、读课文,分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第一层(开头——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提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尽”的观点,指出“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理天下就很容...

    11-17 98 988 教育经验
  • 为什么要有是非之心

    为什么要有是非之心

    孟子说,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分不清是非善恶,那就不能算是人了。反过来讲就是,有是非之心是生而为人的底线。 什么是「是非...

    11-17 864 272 教育经验
  • 人有是非意思

    人有是非意思

    个人认为:人-主观,物-客观,有人其次有物,再次生是非(即生好恶)。所谓人是物是(万事如意),真得存在有待商榷;人是物非,还好;物是人非,文人的命题...

    11-17 462 801 教育经验
  • 殷殷之心仁之端也原文

    殷殷之心仁之端也原文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

    11-17 16 185 教育经验
  • 物物而不物于物人人而非人于人什么意思

    物物而不物于物人人而非人于人什么意思

    意思是:利用物而不受制于物,那么怎么可能会受牵累呢!驾驭外物(物欲),而不为外物(物欲)所驱使。 虽然外表都一样,但是有些人不是人,由是观之,无恻...

    11-17 372 776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