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孟子中人的本心是什么

孟子中人的本心是什么

孟子中人的本心是什么

孟子中人的本心是仁。

孟子说:“仁,人心也。”(《告子上》)指出了仁就是人心所具有的本质,仁即是心的所固有的。而这个固有的仁的人心,就是孟子所说的本心。

孟子从各个层面和角度对人心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所以他的学说也被称为心学。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同样强调仁的核心价值。孟子通过对心的阐释,来进一步说明了仁的价值,并且围绕本心来建立了他的学说。

孔子很少谈心和性,而孟子则是深入的对心和性进行的讨论和分析,也开启了中国文化思想中的心性之学。

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告子上》)在这里,孟子清楚的表明了因为人人都具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所以人人也就具有仁义礼智这些道德,不是由别人强加的,也不是受到外在的环境的影响才有的,而是我们本来就具有的。如果有人认为自己没有这四种心和由这四种心而来的四种道德,那肯定是没有深入的去思考的原因。只要有深入的思考了,孟子认为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四个方面,就是孟子所说的本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