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
“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
孟子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
公孙丑上: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以力服人者...
1、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拼音是xiū wù zhī xīn,rén jiē yǒu zhī,汉语成语,意思指做了错事、坏事而感到羞耻、憎恶的心情,人人都是有的。 2、成语出处 3、...
四端孟子认为“人有四端”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原文: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仁义礼”组成一个系统,曰:“仁者人(爱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焉。” 仁以...
孟子说:“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
辞-释义:推辞。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的意思是指:遇事懂得谦让,就是礼貌的开端。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的第六章: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