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道德经”的文章 - 第26页
  • 圣人之道是什么

    圣人之道是什么

    “天之道,利而无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道德经》末尾的这句话,读起来就能感觉到这位中国古代的大先知对生活在世俗中的人们的最后一次叮咛。在圣人的心...

    11-22 630 964 教育经验
  • 合抱之木生于什么

    合抱之木生于什么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意思是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苗;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

    11-22 337 743 教育经验
  • 先道而后德是什么意思

    先道而后德是什么意思

    准确的应该是:“失道而后德”,意思是失去了“大道”的规律后,就显示出道德的品质。 这句话出自《老子·德经》三十八章:“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

    11-22 933 618 教育经验
  • 失道而后失德失仁

    失道而后失德失仁

    原文: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译文: 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

    11-22 699 989 教育经验
  • 自视者不彰的意思

    自视者不彰的意思

    意思是自以为是的人,得不到彰显; 【名句·出处】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道德经》) 【原文·语境】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

    11-22 375 608 教育经验
  • 道德经民为重原文

    道德经民为重原文

    《道德经》之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

    11-22 355 55 教育经验
  •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春秋时期 · 老子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至也,谓:天毋已...

    11-22 381 161 教育经验
  •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原文译文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原文译文

     【原文】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

    11-21 67 644 教育经验
  • 曾仕强道德经中谷神不死的解释

    曾仕强道德经中谷神不死的解释

    老子提出了“谷神”的概念,用“谷”来象征其形状,说明它广大而虚无;用“神”来摹其变化,阐述它变幻无穷。他用“玄牝之门”来比喻“道”,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天地万物“...

    11-21 580 158 教育经验
  • 观远厚行在道德经第几章

    观远厚行在道德经第几章

    观远厚行并不是《道德经》中的章节,而是《道德经》中所提倡的一种行为准则。在《道德经》中,观远厚行的思想主要体现在第六章、第八章、第十六章、第八十章...

    11-21 811 43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