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之谓”的文章 - 第4页
  • 之谓和谓之的分別

    之谓和谓之的分別

    “之谓”不同于“谓之”。甲“谓之”乙,甲就叫做乙,甲是对乙的解释,乙是甲的称谓。甲“之谓”乙,是甲也可以称作乙,就像女子也可以称作人,是一种隶属关系。 之...

    11-21 848 154 教育经验
  • 其我之谓也句式

    其我之谓也句式

    其我之谓也,从文言文句式的角度看,这句话应该属于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这句话中,其,句首语气词,表推测语气,大概;我之谓,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词,我...

    11-20 306 910 教育经验
  • 其服是什么意思

    其服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它们的衣服是。 诗句出处: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原道》 原文为: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

    11-20 8 182 教育经验
  • 我之谓也是什么句式

    我之谓也是什么句式

    “我之谓也”一句,见于《庄子•秋水》。原文为:“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此句应该是文言文中的倒装句。这种句式的特点是:主语是名词或代词,中间用...

    11-20 105 323 教育经验
  • 大仁不仁出自哪

    大仁不仁出自哪

    《庄子·齐物论》 庄子曰:“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

    11-20 530 24 教育经验
  • 一阴一阳谓之道全文

    一阴一阳谓之道全文

    出处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

    11-20 230 647 教育经验
  • 礼运高中课文原文

    礼运高中课文原文

    《礼运》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儒家经典著作,主要讲述了君臣父子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应如何行为举止,以及如何应对各种场合等内容。以下是《礼运》中的部分原文:...

    11-20 662 472 教育经验
  • 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意思

    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意思

    意思就是指不以外物挫伤自己的心志就叫完全了。 这句话出自于《 庄子·外篇·天地》。 原文 故执德之谓纪,德成之谓立,循于道之谓备,不以物挫志之谓完。 译...

    11-20 433 335 教育经验
  • 大仁不仁出自哪

    大仁不仁出自哪

    《庄子·齐物论》 庄子曰:“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大仁不仁,大廉不谦,大勇不忮。道昭而不道,言辩而不及,仁常而不成,廉清而不信,勇忮而不成。五者圆而...

    11-20 123 285 教育经验
  • 此之谓大丈夫原文

    此之谓大丈夫原文

    此乙谓大丈夫原文: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11-20 965 553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