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译为”的文章 - 第14页
  • 与的文言句式

    与的文言句式

    1、 文言文与的用法和意义 根据读音,可划分为以下用法与意义: 与yǔ 〈动〉 1、给予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11-18 959 790 教育经验
  • 与的文言句式

    与的文言句式

    1、 文言文与的用法和意义 根据读音,可划分为以下用法与意义: 与yǔ 〈动〉 1、给予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11-18 611 536 教育经验
  • 是以谓之文也宾语前置

    是以谓之文也宾语前置

    是以谓之文也,这个句子是宾语前置句。在文言特殊句式中,宾语前置属于倒装句,它有几种类型,此为其中一类:介宾结构中的宾语前置。“是以”是“以是”的倒装,...

    11-18 596 984 教育经验
  • 吾其与闻之中的其的用法

    吾其与闻之中的其的用法

    该句中的“其”代指它, “其”字的用法 (一)“其”字用作代词的用法:又分几种情况: 1、“其”字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

    11-18 295 414 教育经验
  • 虽不能察的虽意思是什么

    虽不能察的虽意思是什么

    虽:即使,尽管、即便的意思。 《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般是翻译为: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根据实情去处理.也翻译为:轻...

    11-18 1 237 教育经验
  •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的意思

    昔有学步于邯郸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复失其故步,遂匍匐而归耳的意思

    典出 《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 得有得到、获得之意,根据原文应译为 学到(曾未得其...

    11-17 938 634 教育经验
  • 吾子之言的意思

    吾子之言的意思

    吾子: 1、古时对别人的尊称,译为“您”。 2、我的儿子。 中文名 吾子 外文名 wú zǐ 含义 古时对人的尊称,可译为“您” 出处 《国语·晋语》 读音 wú zǐ 解释 1...

    11-17 162 143 教育经验
  • 与和以的意思是什么

    与和以的意思是什么

    .【以】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11-17 436 36 教育经验
  • 初三文言文虚词“以”求解答

    初三文言文虚词“以”求解答

    (一)介词 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 2.表示凭...

    11-17 623 161 教育经验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则”是什么意思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则”是什么意思

    则:就、有产生……的(情感)。 其它文言古义: 一、连词 连接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与句,表示顺承或转折关系。1.表示并列关系 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

    11-17 437 765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