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爱之深责之切典故

爱之深责之切典故

爱之深责之切典故

形容父母或者长辈对孩子和下一辈的严厉的爱。 从字面意义理解就是越是爱到深处,越是严厉地苛责。其中切是急切,殷切的意思。同深的意思相近。

这句话由“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引申而来,出自《触龙说赵太后》。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文章选自《战国策·赵策四》。公元前265年,赵惠文王死,其子赵孝成王继位,年幼,由赵太后摄政。赵太后就是赵威后,赵惠文王的妻子,赵孝成王的母亲。

当时,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攻赵,并已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赵威后的小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致使国家危机日深。触龙在这种严重的形势下说服了赵威后,让她的爱子出质齐国,解除了赵国的危机。

爱之深责之切典故

“爱之深,责之切。”

这是《战国策》中一篇文章“触詟说赵太后”里讲的一个著名故事:赵太后初执政,強秦攻赵。赵求救于齐,齐求赵以太后幼子长安君为人质方可出兵。太后不允。

老臣触龙以自己爱幼子和太后爱公主为例,说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就要为其长远利益着想,让长安君为保卫赵国而立功,以后才能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戴。于是赵太后同意派长安君去作人质。

齐国发兵援赵,解除了赵国之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父母对子女的疼爱是最深的,是任何人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