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成人之美的典故
关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朱熹解释说,君子与小人的差异在于心地,君子喜欢行善,而小人不会鼓励他人成就善事。针对孔子“成人之美”的说法,汉代刘向的《说苑·君道》中有段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可视为此章的延伸补充。
鲁哀公曾问孔子:“我听说君子不下棋,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有这样的事。”哀公又问:“为什么他们不下棋呢?”孔子说:“因为下棋双方都会互相争胜。”鲁哀公又问:“为什么双方互相争胜就不下棋了呢?”孔子回答说:“因为争胜就会走邪路。”
鲁哀公听了之后感慨地说:“如此看来,君子特别憎恨走邪路!”孔子回答:“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亦不能甚。”意思是,如果不特别憎恨走邪路,那么就不会特别喜好走正路;不特别喜好走正路,那么百姓就不会特别亲近他。鲁哀公说:“我听说君子总是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促成别人做坏事。如果没有先生您,我怎么能听到这样的言谈啊!”
君子不成人之美的典故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在古代,有位名叫李商的人。有一天在街市上闲逛,在一家玉器店看到一块质地上好美玉,便买下了。就在李商刚付好钱,爱不释手拿在手里观赏赞叹自己好运时,这是一对夫妻看到李商手里的玉也很喜欢。认为是难得一见的美玉,这位妇人的相公,因为今天是她夫人的生辰,所以想满足爱妻的心愿便上前与李商说明原因,想买下玉。说来也巧,“等一下,本少爷看上这块玉了。愿以双倍的价钱给你买。”一位脑满肠肥的阔少,边用手挖鼻孔,边讲道。
这位阔少正是明丽城的吴知府儿子。是个仗着他老爹地位,作威作福、欺善怕恶的主,很多人都很讨厌他。李商心想:“此人,一向不做善事,还欺压百姓。他只不过是贪图价值,而非真心喜欢。我决不会让如此美玉,让给一个狐假虎威、让人厌恶的人。再说,这对夫妇这么看重此玉,毕是重情之人。”于是李商讲道便将此玉分文不收,赠送给了这对夫妇,而未高价卖给这位阔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