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对天文星象的描述

对天文星象的描述

对天文星象的描述

古人的天文知识也相当普及。明末清初的学者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日知录》卷三十天文条。

我们现在学习古代汉语当然不是系统学习我国古代的天文学,但是了解古书中一些常见的天文基本概念,对于提高阅读古书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现在就七政、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分别加以叙述。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合起来称为七政或七曜。金、木、水、火、土五星是古人实际观测到的五个行星,它们又合起来称为五纬。

金星古曰明星,又名太白,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子兴视夜,明星有烂”《诗经·郑风·女曰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诗经·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所以《诗经》说“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经·小雅·大东》。木星古名岁星,迳(jing)称为岁。古人认为岁星十二年绕天一周,每年行经一个特定的星空区域,并据以纪年。水星一名辰星,火星古名荧惑,土星古名镇星或填星。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这是因为古人觉得恒星相互间的位置恒久不变,可以利用它们做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经过长期的观测,古人先后选择了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星宿作为“坐标”,称为二十八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