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为支柱的治人之学实际上就是孔子的治国思想。孔子继承了西周以来把礼作为治国之经纬的思想,认为礼是治国之本,形成了以礼乐教化治国安邦的总体思路。...
曾子避席 “曾子避席”出自《孝经》,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
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载物之厚,君子有成人之美。 出自:《论语·颜渊》。 《论语·颜渊》全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原文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子路从而后》选自《论语》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
论语·述而原文如下: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意思是只根据外貌来...
这是孔子先富后教思想的具体体现。孔子认识到经济富裕是道德教育的基础。孔子重视道德教育,但并不凭空说教,而是主张在物质条达到一定程度后:,雨实施教化...
论语·八佾篇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
孔子门下72贤人,《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孔门...
水利万物而不争,
而万物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