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公孙”的文章 - 第57页
  • 天作孽不可违的意思

    天作孽不可违的意思

    古人云,“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意思是说,对于自然灾害还可以避免,但若为人自己造孽,出了后果必由自己来承受。 出处: 《尚书·太甲(中)》...

    11-19 363 768 教育经验
  • 抓紧机会近义词

    抓紧机会近义词

    近义词:乘时乘势, 汉语成语,拼音是chéng shí chéng shì,意思是指人应趁着机会、时势,做一番事业。成语出处 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

    11-19 311 399 教育经验
  • 不识有诸的诸是什么意思

    不识有诸的诸是什么意思

    “诸”在文言文中有这些意思: 1、形容词,众;各个。如“诸位”(各位) 2、代词,相当于“之”(它)。如《孟子·公孙丑》:“王如改诸,则心反予。”“改诸”就是“改...

    11-19 923 477 教育经验
  • 不识有诸的诸什么意思

    不识有诸的诸什么意思

    “诸”在文言文中有这些意思: 1、形容词,众;各个。如“诸位”(各位) 2、代词,相当于“之”(它)。如《孟子·公孙丑》:“王如改诸,则心反予。”“改诸”就是“改...

    11-19 124 658 教育经验
  • 文言文“诸”的意思是什么

    文言文“诸”的意思是什么

    “诸”在文言文中有这些意思: 1、形容词,众;各个。如“诸位”(各位) 2、代词,相当于“之”(它)。如《孟子·公孙丑》:“王如改诸,则心反予。”“改诸”就是“改...

    11-19 288 780 教育经验
  • 孟子尽心上全文

    孟子尽心上全文

    《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曰:“莫非命也,...

    11-19 965 288 教育经验
  •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原文】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

    11-19 575 177 教育经验
  • 不远千里而来的千里古今异义

    不远千里而来的千里古今异义

    指路途遥远或面积广阔。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师之所为, 郑 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后汉书·公孙瓒传》:“今吾诸营楼樐千...

    11-19 434 815 教育经验
  • 此什么彼什么原句

    此什么彼什么原句

    此一时,彼一时也。大意是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不同时时间,情况也不相同,不能相提并论。此语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

    11-19 641 240 教育经验
  • 此一时彼一时什么意思

    此一时彼一时什么意思

    释义 现在的情势和过去不同。 拼音 [cǐ yī shí bǐ yī shí] 出处 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彼一时,此一时也。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 例句 不知...

    11-19 229 339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