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三种送别习俗及含义

三种送别习俗及含义

三种送别习俗及含义

1、折柳送别。

折柳赠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在诗文、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 关于这个习俗的由来,相传是取自于《诗经》中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柳”与“留”谐音,借此表达依依不舍之情。,俗语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树生命力很强,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折柳送别,也就寓含着希望远行的人,能够在他乡顽强地生活下去。折柳赠别是对旅人行途安全的祝吉。

2、音乐相送。

这多为唐代文人之间的送别方式。李白在《赠汪伦》中吟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更是描写了送别时音乐的重要性。

在此之前,《荆轲刺秦王》中也写到了音乐送别的方式:“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3、饮酒饯别。这也多出现在唐代的送别中,从唐诗中便可看出。送别诗中的名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金陵酒肆送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等。酒是文人的最爱,在送别的场合也少不了它。

另外,古人送别的时间多为清晨或者傍晚,在诗词中也寻得到依据。

三种送别习俗及含义

1、饯行送别 饯行送别,古代旅行习俗的一种。由于道路崎岖,水陆交通工具不发达,古人长途远行,或乘车船,或骑马步行,山河阻障,跋涉艰难,且露宿风餐,路上有各种危险,亲故分别,再见难期,故自先秦即有祭祀路神、然后登程之俗,其意在祈求一路平安,称之为“祖”。

2、折柳送别。 折柳赠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旅风俗,在诗文、戏曲和小说等文学作品中均有反映。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3、送别诗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