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出处

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出处

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出处

论语: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

【原文】阙党童子将命。或问子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读解】有人说,阙党是鲁国的一个地名。我估计是指孔夫子所在的曲阜。亲族里来了一个年轻人给孔夫子带话,交代老辈子的事情。这位年轻人办完事走了,身边也不知是谁就问孔子:“益者与?”——他是一个追求上进的人吗?他是来向先生请教的吗?我们在古文书里经常看到某某向某某“请益”,“请益”就是请教的意思。孔夫子这里的话也有点不客气:“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我只看他心安理得地坐在成年人的位置上,一点也不谦卑;他还骄傲地与先生并行,跟成年人、老辈子并肩而行,这都是失礼数的。老年人在前面走,后生要么搀扶要么退后半步,不能紧贴并行。同等级别的人才能比肩并行。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官位上差一级,都要在后面排着。如今,我们还是看得到按级别、长幼排列坐次的礼数规矩。我在寺庙里看到,老和尚旁边的侍者话多,有的跟客人说长说短,有时说得得意忘形,竟与老和尚并肩而行了,这时,老和尚都会厉声斥责:“退下去,不懂规矩!”

所以说像这样的年轻人,不懂尊卑之道,也不懂“请益”之道。有句老话,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只有来学的学生,没有往教的先生。现在的老师上门服务,为了挣钱跑到学生家里去教,把规矩弄坏了。以前都是学生规规矩矩到老师那里去,备好“束脩”,先拜孔夫子,再拜先生,然后各就各位,子曰诗云开始读书,读完以后,老师再开讲。所以,孔子说“阙党童子”极不懂事,他是“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他哪里是追求上进的人,哪里是来讨教的,他是急于求成,想早点取得名声,获得成人地位的人罢了。

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出处

按照礼法,只听说学生来就老师受业,没听说老师去就学生授业。 古代表示尊师重道。语出《礼记.曲礼上》:“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孔颖达疏:“凡学之法,当就其师处北面伏膺;不可以屈师亲来就己。”《韩诗外传》卷三:“孟尝君请学于闵子,使车往迎闵子。闵子曰:‘礼有来学无往教。’”《汉书.孙宝传》:“前日君男欲学文,而移室自近。礼有来学,义无往教。道不可诎。”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一五:“王向少时为三班奉职,勾当滁州一镇。有书生为学子不行束脩,自往诣之,学子闭门不接。书生讼于向,向判其牒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先生既已自屈,弟子宁不少高?盍二物以收威,岂两辞而造狱?’”明.王艮《答徐子直》:“礼闻来学,未闻往教。致师而学,则学者不诚矣;往教,则教不立矣。”

词语分解

往教的解释 谓老师前往学生处施教。《礼记·曲礼》:“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孔颖达 疏:“不闻往教者,不可以屈师亲来就己。”《韩诗外传》卷三:“ 孟尝君 请学於 閔子 ,使车往迎 閔子 。 閔子 曰:‘礼有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