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昧因果典故
不昧因果”一句是百丈怀海所说,
传说怀海禅师每次上堂开示,总有一个老人随众听法,直到大众都退下去了,老人仍然不走。
怀海禅师就问:你是什么人?
老人答:我其实并不是人,我在过去迦叶佛时代,就住在这座大雄山,当时曾经有一位学人问:有大修行的人,还会落入因果之中吗?我回答说:不落因果。从此,五百年中,我就一直落入野狐身,如今想请您代一转语,帮我脱离开这个狐狸身体。“代一转语”就是提示一句具有转换意义的话语,转语如果转错了,就落入野狐身,如果转对了,就会脱离野狐身。怀
海答应他说:你问吧。
老人问:有大修行的人,还会落入因果之中吗?
怀海说:不昧因果。
老人顿时言下大悟,对怀海说,我已经脱离了野狐的肉身,就住在山后,能否请您依僧团中亡僧的律例送一送我。
怀海就让维那告知大众:饭后送亡僧。
僧众们在一起议论:大家都不是身体好好的,涅槃堂里也没有病人,送谁呢?饭后,怀海领众到后山的山岩下,用禅杖挑出一只死野狐,依清规火化。
不昧因果典故
“不昧因果”这个词本身就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
故事讲述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叫昧的人,他的妻子生了个儿子,昧很喜欢这个孩子。
一天,昧的妻子带着孩子去田里劳作,把孩子放在田野里,结果孩子被毒蛇咬伤了。妻子哭诉此事,昧很悲痛,立刻去找郊外有名的医者华佗帮忙。
医者华佗检查后说:“应当截除伤手以救生命。”昧听后大哭,不忍心施手术,结果小孩因蛇毒发作去世了。
昧本不忍心手术致孩子生命受损,但最终却因不施手术造成生命损失,这正是“因”和“果”没有互相昧着。
因循医嘱可以避免不幸结果,昧却违背医嘱,这就是昧因而致果,所以称“昧因果”。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要明察因果,不可违背客观规律和专业知识。
昧要是听从医者的提醒,采取截肢手术,儿子的生命便可挽救。
但由于他昧了因与果之间的关系,导致了不幸的结果。
所以,“不昧因果”这个词所表达的寓意就是:要明辨因果关系,理性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而不昧视或违背客观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以避免负面结果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