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初长掌管行政的是
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工程。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工程,三公各自行使所负责事项的监察权,分别开府,置僚佐。但东汉实权已转移到尚书台,太尉实为丞相,与西汉早期掌武事的太尉名同而实异。
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掌民事,郊祀掌省牲视濯,大丧安梓宫。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尧时舜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
司空,在西周初期由周公所设,在金文中都写作“司工”,即冬官府司的最高行政长官,大约是主管土地,兼管土木等建筑工程之职,具有土地管理、城市规划与建设、农田水利、工业技术等相关方面的执法权利。
东汉初长掌管行政的是
东汉初长掌行政的是大司徒邓禹。
东汉初,三公朝庭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三公指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其中大司马主管兵权,位在大将军之上;大司徒主管民众、土地、教化、行政,类似于宰相;大司空专管天下水利土木工程建设。
东汉王朝(公元25年一公元220年)由汉光武帝刘秀建立,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称帝,其大司徒为邓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