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之说源头是孔子的儒家时代,《大学》明言“致知在格物”、“格物致知”.只不过后世儒家沿用而已.
格物,的意思就是实践.
致知,王阳明叫“致良知”,就是达到良知、找到良知、合乎良知;朱熹叫合乎天理;孔子时代叫中庸.
格物致知的意思,就是良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体会到,孟子也强调“必有事发”,没有空洞、抽象的良知(天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真理只在当下.
水利万物而不争,
而万物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