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的意思演变以及举例
存,形声字。从子,才声。本义是问候。《说文》:“恤问也。”引申为寄托或心中有某种想法。《隋书·经籍志一》:“初但歌咏而已,后之君子,因被管弦,以存劝戒。”引申为思念。《诗·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存”与“在”同为“才”声字,故又通“在”,存在、生存。《公羊传·隐公三年》:“有天子存。”何休注:“存,在。”引申为保存、保全。《易·乾》:“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孔颖达疏:“既能知此终竟是终尽之时,可与保存其义。”引申为有。《庄子·则阳》:“若存若亡乎?”成玄英疏:“存,有也;亡,无也。”
现代释义
东西在那里,人活着:存在,存亡。
保留,留下:保存,留存。
寄放:寄存。
停聚:存水。
怀有,怀着: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