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十三省巡按是哪个年代

十三省巡按是哪个年代

十三省巡按是哪个年代

唐天宝五年(746年),派官巡按天下风俗黜陟官吏,巡按之名始此。明永乐元年(1403年)后,以一省为一道。派监察御史分赴各道巡视,考察吏治,每年以八月出巡,称巡按御史,又称按台。

巡按御史品级虽低(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但号称代天子巡狩,各省及府、州、县行政长官皆其考察对象,大事奏请皇帝裁决,小事即时处理,事权颇重。

明朝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百一十人,再从他们中选派巡按御史。在明朝都察院下有十三省巡按一职全称为巡按御史,正七品,明史记载北直隶二人,南直隶三人,宣大一人,辽东一人,甘肃一人,十三省各一人。每名巡按御史的产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选出两名候选人,引至皇帝面前,请皇帝钦点一名。十三省巡按平时归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职能时又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些做法既是对出巡官员职责的明确,也是对出巡官员的约束。另外,职掌巡察的监察机构通常实行自上而下的垂直领导,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受其他部门干扰,便于独立行使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