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黄鹤楼是唐朝的酒楼吗

黄鹤楼是唐朝的酒楼吗

黄鹤楼是唐朝的酒楼吗

黄鹤楼的历史非常悠久,最早是由三国时的孙权于公元223年(黄武二年)建造的:

“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元和郡县图志》唐·李吉甫)

当初建造它,是为了军事目的。

而另据《江夏县志·报应录》、《极恩录》的说法,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都是地方志的记载,怎么会出现不同版本的说法,究竟哪个说法正确呢?

其实,这些说法都对,只是记载的时间有区别而已。

更早的记载我们现在找不到了,但根据唐以后的记载,黄鹤楼在公元765年(唐永泰元年)时已具有相当的规模,然而在乱世之中,频遭兵燹,屡建屡废。有记载的明清两代,就被毁坏了7次,固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在古代的最后一次修建,是在公元1868年(同治七年),但是没有存在多少年,于公元1884年(光绪十年),再次毁于战火。

由此可见,黄鹤楼也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几番的生死。

所以说,一开始应该是一个军事设施,后来毁于兵火;等它的军事任务完成之后,因为临江,可以居高临下观赏长江的美景,所以,变成一座观景的景点,一点也不奇怪。

关于黄鹤楼为酒楼的说法,《江夏县志》里是这么记载的:

从前有位姓辛的人,以卖酒为业。

有一天,她的店里来了一位客人,这位客人身材魁伟,但衣衫褴褛,他进门就问老板娘讨要酒喝:“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

古人说到商人,总结语是“无商不奸,无奸不商”,可那辛氏就是一个特例,她并不以貌取人,看到客人索酒,紧忙奉上一大樽好酒。

谁知这个客人不光觉得辛氏的酒好,还和颜悦色,于是每天都来此讨要酒喝,一来二去有半年之久,但那辛氏并没有因此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

有一天这位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

说完,从篮子里拿出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鹤,那橘皮本来就是桔黄色的,所以,鹤也呈黄色。

这只鹤很不一般,小酌的客人当酒喝到兴起时,有时候忍不住高歌一曲,谁知道这么奇妙,此时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客人的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其他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情,都纷纷付钱观赏。

至此,这个酒店买卖兴隆,客人络绎不绝。不觉之间十多年过去了,那辛氏赚的是盆满钵满。

忽然有一天,当年那位衣衫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满心欢喜,急忙上前致谢。并恳请客人留下来,要终身供养他。

那客人笑了笑,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

说完便取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随着悠扬的曲子,朵朵白云从空中飘然而下,那画上的黄鹤也随着白云飘然来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远方的天际。

等仙人走后,辛氏才回过味来。

为了感谢及纪念此仙人,辛氏便用这些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起初人们称之为“辛氏楼”,后来便称为“黄鹤楼”了。

这虽然是个传说,但黄鹤楼作为酒楼,有了历史的印记。

洞口生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