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何为圣贤孔孟为何被称为圣人

何为圣贤孔孟为何被称为圣人

何为圣贤孔孟为何被称为圣人

先说何为“圣贤”,儒家所说的“圣贤”,按照《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第四十》哀公问孔子,孔子的回答,圣贤是这样的人: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贤人矣?”孔子对曰:“所谓贤人者,好恶与民同情,取舍与民同统;行中矩绳,而不伤于本;言足法于天下,而不害于其身;躬为匹夫而愿富贵,为诸侯而无财。如此,则可谓贤人矣。”

哀公曰:“善!敢问:何如可谓圣人矣?”孔子对曰:“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大道者,所以变化而凝成万物者也。情性也者,所以理然不然取舍者也。故其事大,配乎天地,参乎日月,杂于云蜺,总要万物,穆穆纯纯,其莫之能循;若天之司,莫之能职;百姓淡然,不知其善。若此,则可谓圣人矣。”

古之所谓圣贤有两个基本的维度,一是“言足法于天下”,具有奠基和引领思想文化的基本路径、基础原则和方向的人;一个就是“德配天”“若天之司”而健顺天地万物的秩序(礼),给天下和黎民百姓带来爱和福祉(仁)的人。

圣人的思想和所作所为不仅本身是法于、达于天地大道,而且因其“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而被人们以若天之司的广博之益来比喻其德。

到春秋之时,“礼崩乐坏”。孔子出,整理和删述三代之治的文献,并以道理的解说向天下进言,试图恢复三代之治的基本文化传统,使天下免除混乱、从而化成天下。孔子集成前代所有圣人的王道智慧,编订为儒学《五经》,华夏文明的根本经典。孔子自己不承认也事实上不是“圣王”,但他的道德、思想和知识的确已经达到圣人的高度,至少在具有“为万世立法”的意义上,孔子被后世遵为“圣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大家,后人认为孟子的成就和地位仅次于孔子,所以把孟子称为“亚圣”。孟子的思想是以“仁” 为核心,提倡仁政,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他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