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蒲米正宗做法
蒲米,是客家人秋冬时节的味蕾约定,是孩童时期不可多得的解馋零嘴。它也是旧时候客家女儿出嫁的嫁妆,代表着夫妻之间,像糖一样甜甜蜜蜜、像米花一样百子千孙。
香甜的蒲米,除了吃之外,更多地寄寓着客家人对于甜蜜幸福生活的向往。
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传统手工米程因为制作工艺繁复,正在濒临消失。
传统手工米程制作工艺
步骤1:
选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制作好米程,选谷特关键。
制作米程所需要的稻谷必须是今秋的新谷,而且谷粒修长的为佳。
收集好的稻谷
步骤2:
蒸谷。先将清水烧开,然后将选好的稻谷倒进水里,文火焖煮一晚,再将熟谷晒干、脱壳,制成“蒲米”。
焖谷子
蒲米
步骤3:
断米符。就是将蒲米倒入用盐水煮过的水里翻炒、烘干。
为了让蒲米里的水充分烘干,这样重复的翻炒至少需要2-3小时,这也是制作米程最为辛苦的一步。经过翻炒的蒲米体积比原来“胖”了一半,表面泛起了微黄。
吃起来咸咸、香香、脆脆的。
加盐
仔细翻炒,断米符
步骤4:
炒米花。把蒲米与井沙在大锅中爆炒,原来洒脱轻盈、体态瘦弱的大米,经过加热迅速变成了体香四溢、体态丰腴的爆米花,惹人垂涎欲滴~
经过3小时翻炒的蒲米
选沙,一定要用井沙,干净无污染
将井沙充分翻炒、煮热
见证奇迹的时刻:前一秒还是瘦弱的蒲米
不一会就成米花啦
步骤5:
炒芝麻花生、煮糖。炒完了米花,可不要觉得工艺就完成咯~接下来还要炒花生、芝麻,煮糖浆。
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火候的把握是关键,糖与水、爆米花的三者的份量把握又是另一个关键,把握不好,米程就成了散程。
煮糖浆,煮时尽量不要搅拌,否则糖容易“反沙”,导致米程无法结块。
三斗爆米花
一碗糖
四分之三碗清水
把握火候,需要两个人配合默契
步骤6:
成型、切块。糖浆煮好后,立即把炒好的米花倒入锅中,快速搅拌均匀,再将其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簸箕中,压实,趁热切块。
米呈就这样做好啦~整个过程一定要快、准、精。
米程就快做好咯
刚出炉的米程是最脆嫩可口的,把米程压扁、压平、压实
趁热切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