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大学生常见的不合理认知有哪些

大学生常见的不合理认知有哪些

大学生常见的不合理认知有哪些

心理学对不合理认知的基本特征问题进行过研究,总结出三个特征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等问题。

一、绝对化的要求。

所谓绝对化的要求是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事物怀有必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是不合理认知中最常见的特征。例如“只要我付出了努力,我就应该获得成功。”“我爱他,他也就应该用同样的爱来回报我。”显然,这类信念常与“必须”,“应该”等词语联系在一起。这类信念之所以不合理,主要原因是事物的发生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并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因此,考虑问题不能太绝对,要留有余地。

二、过分概括化。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过分概括化是指个体对自己或别人做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例如,一些人面对失败的结果常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 “毫无价值”。

这种片面的自我否定往往会导致自罪自责,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等情绪。而一旦将这种评价转向于他人,就会一味地责备别人,对别人产生愤怒和敌意的情绪。针对这类不合理信念,合理情绪疗法(RET)强调世上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十全十美的境地,每一个人都应该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一员。

因此,应以评价一个人的具体行为和表现来代替对整个人的评价,换句话说就是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去评价一个人。

三、糟糕至极。

不合理信念的第三个主要特征是“糟糕至极”。 这是一种对事物的可能后果做出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一种灾难性预期的信念。

这种信念之所以是非理性的,是因为对任何一件事情来说都有比之更坏的情况发生,因此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被定义为百分之百的糟糕透顶。

如果某个人坚持这样的信念,当他认为遇到了百分之百的糟糕的事情或比之还糟糕的事情发生 时,就会陷入极度不良的负性情绪体验中。

针对这种不合理信念, 合理情绪疗法(RET)理论认为,虽然非常坏的事情确实可能发生,人们也有很多原因不希望它发生,但却没有理由说这些事情不该发生。因此,面对这些不好的事情,应该接受现实,在可能的情况下去改变这种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