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横加一个口字变成什么字
真,原本是“匕”加“鼎”,就是用勺子舀鼎里面东西。
后来篆书隶化后,就讹写成了“匕”加“目”加“大”,从这里开始,它中间是“目”的,也就是两横。
繁体楷书保持了隶书讹写的写法,如下
直到近代,简化后的旧体字,依然是“十”加“目”加“丌”的写法。
直到普及标准简体字,才将它写成“真”这样!
而“直”,别看它和“真”只差两点,但最初他们的样子却是完全不一样的,如下,是甲骨文的“直”,意思是用眼睛(目)来确定一条直线(丨),所以,用“目”加“丨”表示“直”的含义。
篆书,在大篆时期,我们的老祖先们,习惯性地给发展中的汉字加“指事符号”,比如“有”就是“屮(就是又的甲骨文写法)”加“月(篆书的肉字写法)”就组成了“有”,“直”也是一样,旁边加个“╰”,再在“丨”中间加一点(十字就是这么来的)
再到小篆,为了书写优美,它就变成了这样
旧体字,楷书“直”就是“十”加“目”加“﹂”,所以,中间是两横
再来个篆书的会意字“德”的本字,也是“直”加“心”
简化汉字后,就写作“直”了,变三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