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仁政”的文章 - 第9页
  • 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的区别

    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的区别

    一、词义不同事倍功半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shì bèi gōng bàn,形容做事的方法费力大,收效小。事半功倍,读音shì bàn gōng bèi,汉语成语,意思是只用一半...

    11-20 392 571 教育经验
  •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出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出处

    意思就是:他的门徒好几十人,都穿着粗麻编成的衣服,(以打草鞋织席子为生。) 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 原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

    11-20 719 625 教育经验
  • 不以封疆之界的界是什么意思

    不以封疆之界的界是什么意思

    界是界限的意思。 本段话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选段: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11-20 100 184 教育经验
  • 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意思

    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意思

    意思是我深有触动。 这句话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的文章《齐桓晋文之事》中。本文通过孟子游说齐宣王提出放弃霸道,施行王道的经过,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

    11-20 781 437 教育经验
  • 仁者无知出处

    仁者无知出处

    1. 仁者无敌,汉语成语。出自《孟子》的《梁惠王上》。 2、词语解释:施行仁政的君王,必然赢得民众的拥戴;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是无人可敌的。如《孙子兵...

    11-20 294 321 教育经验
  • 得道者多助原文和译文

    得道者多助原文和译文

    1、原文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先秦〕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11-20 739 893 教育经验
  • 况于为之强战的意思

    况于为之强战的意思

    意思就是:何况为那不仁之君努力作战的人呢? 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凡二十八章:由此观之,君不行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况于为之强战?争地以战,...

    11-20 647 498 教育经验
  • 仁人无敌天下出自什么著作

    仁人无敌天下出自什么著作

    《孟子·梁惠王上篇》 梁惠王曰:「普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

    11-20 561 566 教育经验
  •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出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出处

    意思就是:他的门徒好几十人,都穿着粗麻编成的衣服,(以打草鞋织席子为生。) 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凡五章。 原文: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踵...

    11-20 259 678 教育经验
  • 邹楚之战为何是比喻说理

    邹楚之战为何是比喻说理

    因为邹楚之战本身就是一种假设,是孟子为了继续游说齐宣王而设置的一个话引子。 接下孟子雄辩的说明了,要实施仁政,要用王道来替代霸道,这样的国家才是最...

    11-20 722 760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