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孔子”的文章 - 第94页
  • 孔子有姓施的学生冯

    孔子有姓施的学生冯

    孔子有姓施的学生的。 施之常,春秋时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施之常(前546 —?),字子恒,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身怀贤德,兼通六艺,聪颖...

    11-23 896 515 教育经验
  • 孔子双标是什么

    孔子双标是什么

    作为儒家思想、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从汉武帝以来,地位愈发尊崇,享受到“至圣”、“素王”的无上称谓。很多人将孔子奉为楷模乃至精神偶像,原也无可厚非,毕...

    11-23 227 897 教育经验
  • 论语第五章公冶长原文及赏析

    论语第五章公冶长原文及赏析

        【原文】5.1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译文】孔子谈到公冶长这个人时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尽管他正在服刑...

    11-23 433 176 教育经验
  • 子路受教的译文

    子路受教的译文

    首先引用原文: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 《论语》的问题,各章之间往往使互相发...

    11-23 601 831 教育经验
  •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全文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全文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

    11-23 282 208 教育经验
  • 蘧孔之交典故

    蘧孔之交典故

    蘧孔之交是形容朋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关系,这一典故来自于《史记·淮陰侯列传》中的故事。蘧伯玉和孔子是好友,蘧伯玉在狱中时,孔子四处求援,不为所动,直至...

    11-23 854 9 教育经验
  •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什么意思

    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什么意思

    意思是:夫子(蘧伯玉)想尽量减少过错,但是没有做到。 出自《论语.宪问》: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

    11-23 900 839 教育经验
  • 事物不过时意思

    事物不过时意思

    知道什么事情永不过时才是最重要的!“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引...

    11-23 661 784 教育经验
  • 士尹池为荆使于宋译文

    士尹池为荆使于宋译文

    它的意思是:士尹池,(将)作为荆使者造访宋国。这句话出自《吕氏春秋》中的【召类】,原文如下: 四曰: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故鼓宫而宫应,鼓角...

    11-23 687 980 教育经验
  • 伯玉知非的典故

    伯玉知非的典故

    蘧伯玉是春秋时卫国人。 有一次,蘧伯玉派人到鲁国来看望自己的朋友孔子。孔子请来人坐,问他:“伯玉还好吗?”那人说:“伯玉想减少自己的过错,却做不到。”...

    11-23 554 401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