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董仲舒”的文章 - 第7页
  • 传统顺序是以君臣之义为首 明末有学者提出夫妇之别应置于五伦之首

    传统顺序是以君臣之义为首 明末有学者提出夫妇之别应置于五伦之首

    董仲舒提出的 三纲、五常两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

    11-20 72 799 教育经验
  • 为人准则的作用

    为人准则的作用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名教观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

    11-20 140 672 教育经验
  • 孔教三纲是谁提的

    孔教三纲是谁提的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

    11-20 12 442 教育经验
  • 古代三纲五常中三钢不包括

    古代三纲五常中三钢不包括

    兄为弟纲不属于三纲。 关于三纲的涵义,朱熹指出,“三纲者,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之中,“父为子纲”是基础,而它所要求的社会规范就是孝敬,...

    11-20 65 823 教育经验
  • 三纲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三纲最早是谁提出来的

    三纲最早提出的是西汉董仲舒。“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这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

    11-20 46 154 教育经验
  • 伦德理道德三纲五常的是

    伦德理道德三纲五常的是

    伦德理道德三纲、五常两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 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

    11-20 708 884 教育经验
  • 同意与赞同的区别

    同意与赞同的区别

    同意:指和某人想法相似,意见统一。 赞同:指赞许认同。具体来说,同意只是对事物式意见的肯定,单纯的意思表达,没有含情感因素。而赞同的内涵更丰富。除...

    11-20 193 454 教育经验
  • 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等为人处事标准的是谁

    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等为人处事标准的是谁

    董仲舒还是孔子?是董仲舒。 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孔子曾将“智仁勇”称为“三达德”,又将“...

    11-19 395 862 教育经验
  • 子道方成是什么意思

    子道方成是什么意思

    孩子对父母应遵守的规则,行为规范已经形成。子 道的解释 子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史记·五帝本纪》:“ 舜 父 瞽叟 顽,母嚚,弟 象 傲,皆欲杀 舜 。...

    11-19 407 8 教育经验
  • 仁义充塞的意思

    仁义充塞的意思

    堵塞。 《孟子·滕文公下》:“是邪説诬民,充塞仁义也。”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枯查卷拔树,礧磈共充塞。”《元典章·刑部十九·禁聚众》:“观者车马...

    11-19 960 212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