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1、“仁义礼智信”出自董仲舒。 2、“温良恭俭让”春秋·鲁·孔丘(孔子)《论语·学而》:\"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3、“...
董仲舒提出的 三纲、五常两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
即以儒家的经典,特别是《春秋》经中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 它始行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时期,是独尊儒术在法制活动中的体现,也是儒家思...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为人能把道廓大,而不能用道来廓大人。王肃注:“才大者道随大,才小者道随小,故不能弘人...
意思是:以集聚贤能为原则,遵循仁义。 对联:积贤为道,修己安人 积贤为道出自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译文:“...
这句话的是汉·董仲舒《春秋繁露·通国身》里面写的,原句是: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下面来解释一下名词和意思就是:治身:调养自身。道:方法...
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 董仲舒春秋繁露第二十二:“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这里一方面对贤者作了一个界定...
为子之道的基本意思是:子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详细解释 子女对父母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史记·五帝本纪》:“ 舜 父 瞽叟 顽,母嚚,弟 象 傲,皆...
三纲、五常这两个词,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代的孔子。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
水利万物而不争,
而万物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