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典故”的文章 - 第17页
  •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出自那个典故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出自那个典故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出自《红楼梦》。 1、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出自《红楼梦》这一典故。 2、在《红楼梦》中,这句话出现在贾宝玉暂别林黛玉时,表达了两人相隔千里...

    11-18 496 172 教育经验
  • 逸志不群的典故

    逸志不群的典故

    典故如下: 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由于周郎...

    11-18 817 802 教育经验
  • 周公瑾的外号

    周公瑾的外号

    周瑜别称周郎。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合肥市舒县)人 。东汉末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正...

    11-18 324 26 教育经验
  • 描写手巧的词语

    描写手巧的词语

    1、慧心巧思 成语拼读 huì xīn qiǎo sī 成语解释 心地聪慧,构思精巧。多用以形容女子技艺精巧,别出心裁。 典故出处 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四十七回:\"...

    11-18 369 216 教育经验
  • 明虽灭尽灯炉犹存什么意思

    明虽灭尽灯炉犹存什么意思

    “明虽灭尽,灯炉犹存”是一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使灯熄了,炉火消失了,但灯炉仍然在那里,象征事...

    11-18 847 214 教育经验
  • 饮糟亦醉的典故

    饮糟亦醉的典故

    \"饮糟亦醉\"是一个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昭公在宴会上,他的宾客们都喝得酩酊大醉,只有一个名叫季康子的宾客一...

    11-17 476 954 教育经验
  • 望蓟门尾联用的典故

    望蓟门尾联用的典故

    尾联连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投笔从戎\":东汉班超原在官府抄公文,一日,感叹说,大丈夫应该\"立功异域\",后来果然在处理边事上立了大功。 第二个是\"...

    11-17 946 468 教育经验
  • 八百里牛的典故

    八百里牛的典故

    八百里”指牛肉 这个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汰侈第三十》是介绍三国魏晋时期的遗闻轶事,反映这个时期士族风流放诞的生活和风气。 原文如下: 王君夫有牛名“八百...

    11-17 68 597 教育经验
  • 卿本佳人奈何从贼典故

    卿本佳人奈何从贼典故

    出自二十四史里唐代李延寿的北史:“卿本佳人,奈何作贼?” 涵义:这里的「卿」 和「佳人」指得不一定是女生。只原本为志向高节或理想远大的人,后来自甘堕落...

    11-17 801 337 教育经验
  • “闻弦歌而知雅意雅”的意思是什么

    “闻弦歌而知雅意雅”的意思是什么

    “闻弦歌而知雅”意比喻这个人很聪明,能够听懂别人的弦外之音。 比喻善于推理,推测的意思。能听懂一个人所药表达的意思,即使说者只讲了个表面。 《吕氏春秋...

    11-17 877 130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