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糟亦醉\"是一个典故,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昭公在宴会上,他的宾客们都喝得酩酊大醉,只有一个名叫季康子的宾客一直保持清醒。
昭公问季康子:“你为什么不喝酒?”
季康子回答说:“我喝了糟糠之酒,也能醉得像他们一样。”
这句话意味着季康子认为,他不需要喝上等的美酒,即使是喝了粗劣的酒,也能够达到醉酒的状态。
这个典故后来被引申为形容一个人的才智、能力或者修养非常高,不需要依赖外在的条件,也能够达到出色的成就。
水利万物而不争,
而万物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