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章 春秋时期 · 老子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
约公元前485年,先秦道家学派创始人、太上道祖老子(李耳)离开周室,西行经过函谷关,为关令尹喜所请,撰写《德经》、《道经》共两卷,今称《道德经》或《...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的意思是:过份的贪求物质与名利欲望的人,必定要劳心劳力,大费精神,结果失去越大。出自《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
知足常乐是汉语成语,意思是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对已经取得的成就感到满足并取得快乐。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
意思就是:虽然有拱壁在先驷马在后的献礼仪式。 拱壁,指双手捧着贵重的玉; 驷马,四匹马驾的车。古代的献礼,轻物在先,重物在后。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六...
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2、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 3、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4、天...
读音:[xī] 解释 文言助词,相当于现代的\"啊\"或\"呀\" 例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组词 1、恍兮惚兮[ huǎng xī hū xī ] 恍兮惚兮...
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 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
1、 知止为智意味着知道自己的局限和止境,不犯下无谓的错误和冒险,从而达到明智和聪明的状态。2 这个谚语源于《道德经》,认为在求知的过程中,要明白自己...
抱元守一出自《道德经》十章:抱元守一。 原文: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
水利万物而不争,
而万物莫能与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