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关“不正”的文章 - 第4页
  • 言不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家的思想理论

    言不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家的思想理论

    名不正言不顺出自儒家的思想。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是儒家思想理论的一种。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是儒家思想理论的一种。...

    11-20 179 272 教育经验
  • 何为则民服里则的意思

    何为则民服里则的意思

    鲁哀公问道:“怎样才能使百姓服从呢?”孔子回答说:“如果把正直无私的人提拔起来,把邪恶不正的人置于一旁,老百姓就会服从了;如果把邪恶不正的人提拔起来...

    11-20 730 896 教育经验
  • 明不言顺的意思

    明不言顺的意思

    谢邀!你说的是“名不正言不顺”吧? 名不正,言不顺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是儒家思想理论的一种。 意思:原指在理论上讲不过去的事,就是不合理的事,一定不...

    11-20 322 270 教育经验
  • 孔子把君子的什么修养看成是治国平天下的起点

    孔子把君子的什么修养看成是治国平天下的起点

    孔子把君子的道德修养看成是治国平天下的起点。 为政以德,是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所以对执政者的要求方面,修身是最为主要的一个方面。孔子曾说,政者,正...

    11-19 983 971 教育经验
  • 唯恐避之不及是出自哪里

    唯恐避之不及是出自哪里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11-19 463 425 教育经验
  • 父为子离乡古诗

    父为子离乡古诗

    出自《三纲五常》,原文如下: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

    11-19 426 856 教育经验
  • 唯恐避之不及是出自哪里

    唯恐避之不及是出自哪里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11-19 626 598 教育经验
  • 什么避之的成语

    什么避之的成语

    1‘’避之若浼‘’ [bì zhī ruò měi]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

    11-19 132 732 教育经验
  • 避而不及是成语吗

    避而不及是成语吗

    不是,成语一般说作避之不及。 避之不及的意思: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

    11-19 129 284 教育经验
  • 避之若浼的意思及读音

    避之若浼的意思及读音

    拼音 [bì zhī ruò měi] 释义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

    11-19 961 528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