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se”的文章 - 第32页
  • 死而有之的而

    死而有之的而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

    11-25 7 789 教育经验
  • 死而有之的而

    死而有之的而

    常见文言文虚词用法——而 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 ①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③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

    11-25 0 251 教育经验
  •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的意思

    生而弗有为而弗持的意思

    意思是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培育万物而不自恃己能。 这句话原文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11-25 0 934 教育经验
  • 胜而不武是什么意思

    胜而不武是什么意思

    胜过对方,不是凭勇气、智慧等因素,引申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胜利。 出自《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具体句子: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

    11-25 0 329 教育经验
  • 生儿不需多,了事一个足出自哪首诗

    生儿不需多,了事一个足出自哪首诗

    出自唐初的民间通俗诗人王梵志《选录》中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他人骑...

    11-25 295 599 教育经验
  •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是什么心理现象

    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是什么心理现象

    1、充耳不闻【解释】: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出自】:《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示例】:这里袁伯珍只装...

    11-25 0 354 教育经验
  • 十二更名称由来

    十二更名称由来

    《礼记》中解释:“天数也。” 即“十二”是一个天象之数。 天象?该何从说起呢? 《礼记》其实也说了:“日月之行,岁十二回。”即古代圣人根据岁星(即木星)的...

    11-25 0 936 教育经验
  • 生儿不需多,了事一个足出自哪首诗

    生儿不需多,了事一个足出自哪首诗

    出自唐初的民间通俗诗人王梵志《选录》中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至死不入县。 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 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 他人骑...

    11-25 0 656 教育经验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什么意思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什么意思

    《道德经》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世间万物都有其发...

    11-25 0 548 教育经验
  •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什么意思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什么意思

    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恃其能。 全句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解释: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了力而不恃其能,助万物成长...

    11-25 0 50 教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