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为什么愿为知己者死呢

为什么愿为知己者死呢

为什么愿为知己者死呢

古人云: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本来这是两种意义截然不同的行为,但古人硬是把它俩绑在了一起,还正儿八经的流传到现在,人们时不时的还颇为世故的拿出来把玩一下,显得既豪气又优雅。殊不知一个做“义”!一个做“虚”,一个舍生!一个忘形,虽然都有相知的味道,但是是否都相惜相顾呢?一句话,两种境界,古人要是发起文化神经来可真是出神入化!

愿为知己者死的事实虽然是出自一个典故,但在道义智慧面前,就是“愚”。

一、如果这个“知己”是人生最美好最进步的信仰,那么在信仰面临践踏蹂躏之时选择死亡,是一种悲壮无奈之举,在无可奈何之时只有大义凛然慷慨赴死,这是撼天动地的英雄豪气。虽然略显“愚”,但他“愚”的神圣,“愚”的英明。士可杀不可辱!

二、如果这个“知己”是生死朋友、是有知遇之恩的仁人志士,那么在“知己”在面临威胁和死亡之时,自己的挺身而出就是对道义最大的诠释。虽然也含“愚”,但他“愚”的可爱,“愚”的让人钦佩!为朋友舍生忘死!

三、如果这只是个不明是非臭味相投的“知己”,你再为其不顾死活,那就不是“愚”了,而是“榆木”了。江湖上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事儿不新鲜,但有些是盲目的、盲从的而且是让人啼笑皆非的。就为了一句所谓的哥们义气不分青红皂白,最后自己又不得不卑躬屈漆接受惩罚,还得痛改前非。这种“愿为知己者死”不过就是一场闹剧。

不管是“士为知己者死”还是“愿为知己者死”,都是个人行为,没有哪个去强求,表现有“冷静”和冲动两种形式。要问为什么,我觉得“冷静”是因为信仰,“冲动”是因为性格。

为什么愿为知己者死呢

知己知己,顾名思义就是精神层面高度同步的友人,也可以说是志同道合的人,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思你之所思,忧你之所忧,喜你之所喜,两个毫无保留毫无顾忌的人之间一切都无法用常理衡量。这是人性的一种美好,更是人性的魅力。

麦克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