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皆有不忍之心是孔子的思想吗
“人皆有不忍之心”不是孔子的思想,而是孟子的思想。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告诉的道理是说:人性本善,也就是说每个人生下来就有善的因子,都有与人为善的本性。这是孟子的观点。
孟子说人性善,他的意思并不是说,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孔子,就是圣人。他的学说,与上述第二种学说的一个方面有某些相似之处,也就是说,认为人性内有种种善的成分。他的确承认,也还有些其他成分,本身无所谓善恶,若不适当控制,就会通向恶。
这些成分,他认为就是人与其他动物共有的成分。这些成分代表着人的生命的\"动物\"方面,严格地说,不应当认为是\"人\"性部分。
孟子提出大量论证,来支持性善说,一人的本性中都有此\"四端\",若充分扩充,就变成四种\"常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这些德,若不受外部环境的阻碍,就会从内部自然发展(即扩充),有如种子自己长成树,蓓蕾自己长成花。
这也就是孟子同告子争论的根本之点。告子认为人性本身无善无不善,因此道德是从外面人为地加上的东西,即所谓\"义,外也\"。
人皆有不忍之心是孔子的思想吗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