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李白写给杜甫的三首诗

李白写给杜甫的三首诗

李白写给杜甫的三首诗

一、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载(745年)秋天。

744年,李白被“赐金还山”,离开了长安,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游历,当时,杜甫也因料理祖母丧事,奔走于郑州、梁园(今开封)之间。两位大诗人终于在梁宋间相会、携手同游。不久后分手。

745年春,李白与杜甫又在鲁郡(今山东兖州)重逢,同游齐鲁。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两人在鲁郡东石门分手。临行时,李白写了这首送别诗。

杜甫因排行老二,所以诗题中称他为杜二甫。

二、《沙丘城下寄杜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

李白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别杜甫后,旅居沙丘城(位于山东汶水这畔),因怀念杜甫,写下此诗寄赠。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我来到这里有什么事呢?只是整天无聊地闲居在这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沙丘城边那些古树,整日不断地发出凄凉的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鲁地的淡酒我怎么喝也喝不醉,齐地的歌声也空有其情意。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我对你的思念,如同滔滔汶水,浩浩荡荡地随你向南行。

李白在这首诗中,前六句用很多的笔墨写他自己的生活,住处的周围环境,以及他自己的心情。诗的前六句不见一个“思”字,不见一个“君”字,给读者以山回路转、莫知所至的感受。

直到诗的结尾才,李白说出“思君”二字。以此回味前六句,则句句是思念杜甫之情,因为杜甫不在,生活中一切都变得无聊无趣无奈了。

三、《戏赠杜甫》

戏赠杜甫

李白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戏赠杜甫》写于公元746年李白与杜甫在兖州最后一次相遇时。戏赠,有点开玩笑的意思,惟有友情至深,才能无所顾忌地开玩笑。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在饭颗山上遇到老朋友杜甫,头上戴着竹笠顶着中午的日头。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变得如此消瘦?

李白写给杜甫的三首诗

李白给杜甫的诗,这里分享三首,具体诗文如下:

一:《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

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生瘦,

总为从前作诗苦。

这首诗调侃杜甫拘守格律刻苦写作,所人变得\"太生瘦\"了。以李白的诗名和比杜甫大十多岁的年龄,而调侃杜甫,足见二人感情深厚。

二:《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曰,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这首诗是李白和杜甫在鲁郡再次相逢,却又分别之时李白写下此诗。\"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表达出诗人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让人伤感。

三:《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这首诗更是表达出了因杜甫不在身边,鲁酒、齐歌都提不起李白的兴趣,思念之情象汶河之水一样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可见李白对杜甫感情之深厚。

这三首诗,从不同角度表达出了李白、杜甫兄弟般的深厚感情。也是二位诗坛伟人的一段佳话。

游戏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