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啮指痛心的原文

啮指痛心的原文

啮指痛心的原文

就找到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周]曾参,字子舆。孔子弟子,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故。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注释】

薪:烧饭用的柴 。

无措:没有办法 。

啮(niè)其指:咬自己的手指 。

【意译】周代。曾参,字子舆,是孔子的弟子,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曾子一次到山里去砍柴,家里意外来了客人。母亲没有办法通知曾子回来,于是就咬自己的手指。曾子忽然感到心痛,赶紧背上已经砍好的柴就回来了。见到母亲就跪下来问是什么原因。母亲告诉他:“家里忽然来了客人,我咬自己的手指使你能够知道啊。”

【原文】

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彻,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也。”——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译文】

从前曾子奉养他的父亲曾皙,每餐一定都有酒有肉;撤出的时候,一定要问,剩下的给谁;曾皙若问还有剩余的吗,一定答道,“有。”曾皙死了,曾元养曾子,也一定有酒有肉;撤除的时候,便不问剩下的给谁了;曾子若问还有剩余的吗,便说“没有了。”意思是留下以后备用。这个叫做口体之养。至于曾子的对父亲,才可以叫做顺从亲意之养。侍奉父母做到像曾子那样就可以了。

啮指痛心的原文

啮指痛心

曾参,事母至孝。曾参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

翻译

曾参侍奉母亲极其孝顺。曾参入山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背起柴迅速返回家中,跪着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让你知道。”

评价

这就是古代著名的“二十四孝”中的“啮指痛心”。曾子是著名的孝子,因此对母亲传出的资讯有着很强的感知力。后人也以诗颂之:“母指方才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