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允礼的解释
1.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白话释义:不具备‘仁’的修养的人不能长久地保持朴素的本质,不能安然于俭朴的生活,也不能体验生命本具而长久的快乐。具备“仁”的修养的人是坚持、安守‘仁’的品格,有智慧的人会运用‘仁’的原则以求得利益.
2、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白话释义: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3、礼之用,和为贵。
白话释义:礼的应用,要以能够斟酌损益,从容中和为最可贵。
4、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白话释义:只要他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遇到国家有为难而愿意付出生命,长久处于穷困的境遇也不忘记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5、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白话释义:礼的功用,是为了让人们相处和顺、社会和谐。上古圣王之道也就美在这和顺之上,不论大小事情都都是为了人们生活的更和谐。但是也会有行不通的时候,如果一味的为了和谐而和谐,无原则的调和,而不用礼来为之作适当的限制,就行不通了。
论语允礼的解释
论语中讲礼的句子有很多,如 【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