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三国演义有关火的成语

三国演义有关火的成语

三国演义有关火的成语

不吃烟火食bù chī yān huǒ shí

成语解释: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成语出处: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例句:我看你每每宁神养性,不食烟火,虽然有些道理;但这上面事迹,你何能晓得,却要观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回)

不通水火bù tōng shuǐ huǒ

成语解释: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成语出处:《汉书·孙宝传》:“杜门不通水火。”

趁火打劫chèn huǒ dǎ jié

成语解释:趁:乘机。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正是财动人心,他也不救火,他也不叫水,拿着那袈裟,趁哄打劫,拽回云步,经转山洞而去。”

例句:等警察赶到时,那几个趁火打劫的流氓早已逃走了。

积薪厝火jī xīn cuò huǒ

成语解释:薪:柴草;厝:同:“措”,放置。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隐藏着很大的危险,后患无穷。

成语出处:《汉书·贾谊传》:“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fēng gāo fàng huǒ, yuè hēi shā rén

成语解释: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

成语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例句:风高放火,月黑杀人,无粮同饿,得肉均分。(明·冯梦龙《警世通方·范鳅儿又镜重圆》)

负薪救火fù xīn jiù huǒ

成语解释:背着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

成语出处:《韩非子·有度》:“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史记·魏世家》:“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例句:若听诸葛亮之言,妄动甲兵,此所谓负薪救火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招风揽火zhāo fēng lǎn huǒ

成语解释:比喻招惹是非。

例句:地方轻薄子弟不少,你又生得美貌,莫在门前窥瞰,招风揽火。(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一卷)

干柴烈火gān chái liè huǒ

成语解释:形容男女之间强烈情欲要求,多用于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带火的成语及解释】带火的成语及解释。也形容情绪高涨。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侠女散财殉节》:“这烈火干柴怎得瞒。”

三国演义有关火的成语

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的情节有个成语叫“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还有成语“把薪助火”

〖解释〗把:握住。拿着柴草助长火势。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