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笄出自谁
及笄出自《礼记·内则》,为《礼记》的第12篇。《礼记·内则》等篇可以作为反映周代历史的文献资料来研究周代的妇女地位。商周妇女地位的比较可以说明,从周代开始,妇女地位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
《礼记》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散佚。“汉武帝末,鲁共王环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数十篇,皆古字也。”(《汉书·艺文志》)后经戴德、戴圣父子二人收集整理,“戴德传记八十五篇,则《大戴礼》是也。戴圣传记四十九篇,则此《礼经》是也。”(《汉书·艺文志》)东汉时设十四经博士,这两本书包括在其中。东汉以后,《大戴礼》逐渐散佚,《礼记》49篇则流传下来至今。《礼记》内容十分广博,包括政治学、伦理学、教育学、哲学、农学等,是后世研究上古社会生活特别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
及笄出自谁
及笄出自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在古代,及笄是女性成年的一种仪式,表示女孩已经到了适婚的年龄。这个仪式会在女孩14岁的时候举行,家人和周围的人会为她举办庆祝仪式并送给她一些礼品。在当时的社会里,及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它意味着女孩已经从儿童期走入了成年期,可以开始正式地迎娶进门或是嫁出去了。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及笄只出现在中国的古代儒家文化中,但其本质上其实是世界各地文化中成年仪式的一种。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类似的成年仪式也有很多,如日本的成人式、印度的蒙饰仪式等等,都反映了人们对成年和成人的重视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