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古汉语的数量表达法,并指出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一,基数表示法
古代汉语的基数表示法与现代汉语相比较,主要有三点不同:
1、,整数和零数之间加\"有\"字.\"有\"是\"又\"的假借,读作yòu.
2、,缺位处一般不用\"零\"补位.
3、,百,千,万前面的\"一\"通常不用.例如:
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②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诸葛亮《出师表》)
③至于孝平,郡国百三.(《后汉书·郡国志序》)
④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战国策·齐策一》)
二,序数表示法
现代汉语中的序数表示法是在基数之前加\"第
简述古汉语的数量表达法,并指出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古汉语的数量表达法与现代汉语相比较,主要有三点不同 :
1、 整数和零数之间加“有”字。“有”是“又”的假借,读作yòu。
2、 缺位处一般不用“零”补位。
3、 百、千、万前面的“一”通常不用。
例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中的“有”表示“又”,“十有五”表示“十五岁”,“而”表示转折,“志于学”表示“立志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