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一个懂你的人的诗句

一个懂你的人的诗句

一个懂你的人的诗句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2、丈夫会应有知已,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3、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4、欲取鸣琴弹,恨不知音赏(唐·孟浩然)

5、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已;腹心相结者,谓之知心 (明·冯梦龙)

6、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唐·贾岛)

7、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8、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9、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千金易得,知己难求

1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3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4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再分享一个关于知己的故事

纳兰与姜西溟: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

点绛唇

纳兰容若

小院新凉,晚来顿觉罗衫薄。

不成孤酌,形影空酬酢。

萧寺怜君,别绪应萧索。

西风恶,夕阳吹角,一阵槐花落。

纳兰性德在给姜西溟赠词《金缕曲· 慰西溟》中有“马迹车尘忙未了,任西风,吹冷长安月。又萧寺,花如雪”句,词中提到了萧寺,史料更记载:姜西溟到京参加“博学鸿词”考试,在京时曾寓居萧寺。而纳兰与其交游甚密,自然可知这首词为纳兰怀念姜西溟所作。

提到姜西溟,纳兰与其交游还有一段佳话:

姜西溟是“江南三布衣”中的一位,与纳兰交游时姜西溟是纳兰之父纳兰明珠政敌的门生,常与其父对立,他曾经在纳兰面前摔过杯子,臭骂纳兰家“没有一个好人”。而纳兰却不以为怀,认为姜西溟的牢骚不过是对于官场黑暗和龌龊的不满,始终以诚相待。在姜西溟在京考试时,毅然不顾父亲反对,将姜西溟接到自己家里住,以解生活之忧。

另有故事说姜,一向狂傲,口无遮拦,甚至几犯欺君犯上的大罪,都被纳兰一一化解。而姜最终发现纳兰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并由衷为之感动。在感谢纳兰的信中,他写道:轸念贫交,施及存殁。使藐然之孤,虽不能尽养与生前,尤得慰所生于地下。由此可见,他们两个人,一个是真诚相待朋友,包容朋友,一个是直言不讳,快人快语。这样的友谊,这样的交情,在今天读来,亦觉得让人动容。

这首寄词中,纳兰以“小院新凉”起笔,言及天气刚刚转冷,后句有“晚来”自然说到那一天已至傍晚,天气变凉了,秋凉便有些寒意了。词的上片从自己的感官出发,写怀友心绪:天色已晚,小院里添了几分寒意,便觉得此时衣裳有点单薄了。念及此,便想起那友人,为下片怀人之言埋下伏笔。此时我只能一人独饮驱寒,自然也是对着自己的影子对饮长歌了。可谁又是主,谁又是客,来来往往还不是自己一个人?

下片自然承接到怀念友人处,便提及萧寺。自友人处起笔,想当初跟友人在萧寺中惺惺相惜、对饮长谈之景,对比此刻的形影相吊,忽觉黯然。恰巧是在萧寺,虽史说:“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多造立寺庙,而冠之以姓,成为萧寺”。虽其名出自姓氏,但也觉萧索之意,遂有了下句“别绪应萧索”。此处纳兰匠心独运,把自己的感情转移到随后而至的秋凉之感上,又用萧寺做引子,显得巧妙有味。

想想此处,应是这种风景:西风劲吹夕阳,随着晚风,天气转寒,我怀念友人是否衣履单薄,不抵风寒呢?想到你处,自是槐花也承受不起这风寒,萧萧索索,落了一阵,你是否也执酒驱寒,跟我一般寂寞独酌呢?

总的来说,纳兰此作将自己的思友之情藏起,上片写己,下片转至友人,把笔触瞄准了各种秋景,景语之处句句怀人,显得尤为真挚感人

一个懂你的人的诗句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李涛《登高丘而望远海》

释义:能够理解我的人,说我是心中忧愁。不能理解我的人,问我把什么寻求。

2、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楚辞·渔父》

释义:这世上的人都是污浊的,唯独我才是清白的,所有的人沉迷在表面上的太平,只有我清醒。

3、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高明《琵琶记》

释义:我本来一心向往着明月,可是无奈明月偏偏照到沟渠里面去了。

信鸽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