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阳生春又来下一句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这首诗首联交代时间,一个“催”字奠定了全诗愁闷的基调;颔联写人的活动,颈联写自然景物的变化,让人感到天气渐暖,春天将近的一丝喜悦,尾联转而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处异乡而不免悲从中来,于是邀儿子一起借酒消愁。全诗选材典型,“事”、“景”、“感”三者烘托,情由景生,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
冬至阳生春又来下一句
冬至阳生春又来的下一句是:刺绣五纹挑弱线
冬至的起源与历法、祭天祭祀祖先的习俗有关。周朝启用周历,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的正月等于我们现在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盛于唐宋,相沿至今。“虽然冬至不是年节,但人们习惯把冬至看成‘节气年’的分界点”(《载敬堂集·风物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