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海市诗背景
元丰八年(1085)三月苏轼被起用,知登州,十月到任,到官五日即被召还朝,作此诗。海市诗并序 (宋)苏轼
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也。\"予到官五日崐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
信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苏轼海市诗背景
海市,即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蓬莱海市多出现于春夏之交,以场面壮阔、形象众多逼真而著称。又因苏轼的这首《登州海市》诗而名播天下。此诗是苏轼元丰八年(1085)十月任登州太守时作,刻石于蓬莱。诗前原有叙曰:“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见于春夏,今岁晚,不复出也。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是诗。”登州宋时属京东路,领蓬莱、文登、黄、牟平四县,州治蓬莱。元丰八年,苏轼知登州,十月十五日到任,二十日奉诏为礼部郎中,十一月初离登州赴京,故云“到官五日而去”。此诗写海市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过程,中间插入韩愈游衡山的故事,也饶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