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西北浮云句所用的典故出自于哪里
源于曹丕的一个典故《杂诗·西北有浮云》: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 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意思:西北天空有一朵浮云,耸立无依形状如车盖。可惜浮云没遇好时机,恰巧与突起的暴风遇。)
宋代辛弃疾《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原文: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
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
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
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
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
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
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释义: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人们说这个地方,深夜的时候,常常能看见斗牛星宿之间的光芒。我觉得山高,水潭的水冰冷,月亮明亮星光惨淡,待点燃犀牛角下到水中看看,刚靠近栏杆处却害怕,风雷震怒,鱼龙凶残。
两边高山约束着东溪和西溪冲过来激起很高的浪花,过高楼,想飞去但还是收敛作罢,我有心像陈元龙那样但是身体精神都已老了,不妨高卧家园,凉爽的酒,凉爽的席子,一时登上双溪楼就想到了千古兴亡的事情。
想到我自己的一生不过百年的悲欢离合,嬉笑怒骂。是什么人又一次卸下了张开的白帆,在斜阳夕照中抛锚系缆?
辛弃疾的“西北浮云”句所用的典故出自于哪里
辛弃疾的“西北浮云”源于曹丕的一个典故“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惜哉时不遇,适与飘风会”。(意思是西北天空有一座浮云,耸立无依形状如车盖。可惜浮云没遇到好时机,恰巧与突起的暴风遇)
辛弃疾的“西北浮云”句出自他的《水龙吟,过南江双龙溪》中的“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抬头观看西北方向的浮云,驾驭万里长空需要长剑。……)
辛弃疾在绍熙五年前曾任福建安抚使,是他任职期间的作品,是在他途径南建州时有感而发。这首诗形象地说明当时的中国大地,一方面是“西北浮云,中原膏血”,而另一方面是“西湖歌舞,百年酣醉”。南宋灭亡势在必行,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深深地忧国情怀和浓浓的爱国情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