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道德经无我无身
高人所处的宇宙能量频率境界,高于我们常人太多。
故而,他们看待人事物的视角,认知,与思维,就会有异于我们常人。
所以,有些高人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也容易受到他人的言语攻击。
因为高人对人事物的客观看法,与我们常人固有的传统思维,且根深蒂固的认知,产生了对撞。
所以,这个时候,部分能量频率比较低,比较小我又自我的人,会接受不了。就会对高人口出恶言,严重的话,还会对高人进行人身攻击。
受到我们世人如此这般对待,高人会有何反应?
自是宠辱不若惊,一切皆在定之中。
以下两点分享,助你了解,如何做到宠辱不惊,也助你能更好地理解《道德经》第十三章。
一、无我、无身,行住坐卧,皆在定中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
佛陀最开始在人世间授课的时候,可谓是受尽各种白眼,嘲笑,辱骂。
印度版本的佛陀传记中,有这么一段内容:
佛陀在乞食过程中,被民众嘲笑,恶意戏弄:他要讨食可以,前提是,必须赤脚行走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
佛陀既是证悟者,便是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当下对他而言,已无一切束缚。
任你辱我,骂我,嘲我,笑我,讽我,刺我……他始终不受影响:他是他,他还是他。
一切皆在定中。
所以,他不还击,也不掉头走,而是凭着内心的无惧,意志的坚定,赤着脚走在布满荆棘的道路上,并用他的慈悲和毅力感化了众人。
我想,只有达至这般无我,无身的高境界,方能坦然自若地行走在满是荆棘的道路上吧!
后面,随着佛陀的影响力不断变大,很多皇宫贵族都纷纷邀请佛陀前去给他们授课。
这个时候,任由权贵拉拢他,捧他,拜他……
他依然还是他,完全不为外界所动。
他也深知,他的身体只是替他的灵魂来为天下人做事的。
又怎会如此轻易地让外界的种种来干扰他的心智,他的身体。
故而,任你外界如何宠辱,他的行住坐卧,皆是在定中。
二、健全的心智,人格,方能承担大任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我们人,容易患得患失,不是把自己看得太重,就是把自己看得太轻。
深挖内心深处,便是:内心太失衡。
就因为内心失衡,匮乏,便喜欢抓着外在的种种去平衡内在的种种所缺。
所以,就会活的不快乐。
别人夸奖我,喜欢我,宠我,爱我,我就开心,吃饭也吃的香,觉也睡得好;别人诋毁我,冤枉我,我难过,饭吃不好,觉也睡不香,为此形体还消瘦了一大圈……
《易经》的一阴一阳即为道。
已经很清楚地告诉我们:有人喜欢你,就必然会有人不喜欢你,有宠,就必然会有辱。
我们如此这般的注重外在的宠辱,看法,不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就是活在他人的世界里,且整日惶惶不能安。
如此,怎么能活出自我,怎么会开心快乐呢?
我一个好朋友的侄女,因为她的小闺蜜们责怪她为什么不跟她们上同一个高中。结果,她就一直念着这个事,导致整个人已经严重抑郁了……
所以说,我们现代社会的进步,反而是一种退步:新生代祖国花朵心里承受能力太差。
现在的孩子,独子独女又比较多,娇生惯养的也多,无形之中,就把孩子惯的比较自我,以自我为中心。
受不得一句责备,稍有点不好听的,不是顶嘴,就是哭着把自己关起来不说话,严重的,就开始拿自己的身体来自虐自残,完全不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
我们现在的孩子,乃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啊。
但是,现在的孩子,一个个地都心智不够健全,心里承受能力不足,又不注重自己的身体,长大以后,又如何能担负祖国大任?
这个问题确实很值得我们现代人去深思。
怎样理解道德经无我无身
无我无身,不能理解为不要你的身体,不要你自己,让你在这个世界上消失。
他是指在做具体事情的时候,不要把个人的私利,放在组织的共同利益之上。
绝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为什么在讨论一件事情的时候思路清晰,但是在做具体事情的时候,就动作失真了,造成了无法预料的后果。就是在执行的过程中把自己的利益考虑的太过重要。
所以《道德经》一直在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圣人,因其无私,而能够成其私,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