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鲜馅饺子创始人
创始人范先庚,如今,虽然时间带走了平房院落,带走了孩子们口中的儿歌,带走了灶台柴火,但是,却带不走饺子在我们生命中的意义。过年吃饺子,庆祝的时候吃饺子,出远门前吃饺子……饺子一直代表着喜庆团圆,吉祥如意,寄托了人们虔诚的祝福。
在老道外有着这样的一个饺子馆,饺子馆的名字叫范记永,按理说老板应该姓范,可是伙计们却都称这里的老板为钟老板,范记永由创始人-范先庚在1912年闯关东,来哈埠老道外以卖三鲜水饺而闻名,人们喜欢称范先庚为老范头。
老范头原是辽宁省人,最初在傅家店(现道外区)街东头搭了一个泥棚子,就在马路边上煮饺子,卖饺子。由于范家的三鲜饺子货真价实,味道鲜美,得到顾客赞赏,因此,在当时小有名气。老范头虽然在马路边上卖饺子,但因顾客很多,获利颇厚。有了些积蓄后,老范头就在街北头水塔西侧,自己翻盖了一幢二层小灰楼,开了个范记独一处饺子馆。楼下营业,楼上为范先庚的居室。范记独一处饺子馆从此就在商旅云集、市面繁荣的街市中开始了经营。
范先庚没有儿子,有个叫王凤魁的山东人,在范记独一处当跑堂,为人精明、能干,很得老范头的信任。1940年春,范先庚出资买下道外北二道街11号一座矮平房,老范头把全部手艺传给了王凤魁,从此王凤魁成为老范头唯一的三鲜水饺工艺的继承人,起名叫“范记永”饺子馆。
1994年钟铧分配到范记永饺子馆任职,主要负责范记永的复建工作,可是刚刚整修装饰的新店铺,还没有开门迎客便遭遇一场大火。面对被烧毁的店铺废墟,周边填满了垃圾,发出一阵阵恶臭气味,他并没有灰心丧气,以身作则带动全体人员铲除了垃圾,清理了现场,多次请求房产处复建范记永饺子馆的房产。
如今,历经多年艰苦创业,发展了中华美食老号的范记永品牌文化,传承了范记永自强不息的创业的精神,谱写了范记永的历史新篇章,保护并注册了范记永的无形资产,成为老道外恢复和发展老品牌、老字号,为铸造哈埠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增忝新的风彩、为促进饮食文化的弘扬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范记永三鲜饺子,在制作工艺上非常讲究,绝不含糊凑合。购进的海参、干贝、蟹腿和大虾等鲜料,钟总都要亲自看小样,再看大样,最后才决定要或不要。选用的猪肉必须是鲜肥的前槽肉,质量不高,坚决不要,差一点也不行。必须做到面案、调馅、看锅“三合一”,三者各有一番功夫。面要和得软硬适度,饺子皮要薄、要均匀;要按比例和顺序投料调馅,鸡汤拌馅,卤虾油调味;煮饺子的汤始终要保持清的,煮出来的饺子不破、不粘。范记永饺子在包制过程中,全部以名档展现,皮薄馅大,鲜美可口,年年如此,天天这样,个个叫绝。
每逢过年,不少食客到“范记永”排队买饺子带回家。环顾整个饺子馆,不仅看到了中国烹协授予《三鲜水饺》《风味熏酱》中华名小吃称号、中餐养生名店、哈尔滨一百家必去的诚信酒店之一等荣誉,更感受到历经百年沧桑后,仍能一如既往的坚持品质的诚信经营。
所以,如果你想吃一次正宗的三鲜水饺,回忆老道外的味道,范记永饺子实在是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