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云月长临不夜城 的意思

云月长临不夜城 的意思

云月长临不夜城 的意思

苏轼《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雀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摧檐泻竹声。

简注:

乾明寺,宋时凡州,军皆有乾明寺。山光,山上积雪反射的光。屐齿,木屐在雪地上留下的印子。风花,以风中落花喻飘飞的雪花。长春苑,皇家长春宫之园林。不夜城,登州文登有不夜城,以日出于东而以不夜为名。长春苑,不夜城,皆因下雪有雪花,雪光而用,喻指乾明寺。摧檐泻竹,谓屋檐和竹上之雪融化落下。

诗意散绎:

门外群山的雪光让马儿都受了惊,

寺前台阶下留下我先行的木屐印。

雪花似落花误落入宫中的长春苑,

云月映雪光就如同海边的不夜城。

别让牛羊便溺蹄痕破坏这最洁白,

且看那鸦鹊在雪中觅食跳跃不停。

真应该带着被子留宿在寺中僧舍,

聆听融雪从檐上竹间滑落的声音。

评析:

元丰四年(1081),苏轼被贬居于黄州,这年冬天下了大雪,作此诗。

苏轼从1080年二月到黄州贬所,当地官长热情接待,民间人物真诚相助,亲朋故旧常来探望,他逐渐从乌台诗案阴影中走出来,又恢复了他喜爱游山玩水,观赏风景的本性。

这首诗写雪后游赏之快乐。前四句写眼齐所见的雪景。山间积雪反射的强光,让胯下坐骑发出阵阵惊嘶。寺阶前的屐齿印痕证明我是第一个来游赏的人。雪花好象皇家苑囿中春天的繁花,花瓣飘落满地都是;云月辉映,又如同来到了东海边上的不夜之城。

诗的后四句,则写了想象中的景象。雪后原野,银装素裹,一望无垠,最为圣洁,切不可让牛羊的屎溺蹄痕破坏了美景。明日清晨,晴日方升,看那鸦鹊在枝头跳跃觅食,蹙踏得枝间落雪乱飞,那才叫美妙呢!真希望能在这乾明寺住上一宿,听一听积雪融化时从檐间,从竹子上“叭叭”滑落的声音。

全诗写景,景中有情,真切入。近代著名诗人陈衍评曰:写山光真写得出。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一种喜悦欣快之情。苏轼身处逆境,善于苦中寻乐,自乐其乐,他旷达乐观的性格由此可见。

诗的颔联“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两句用词精美,向来受人称道。颈联“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写得真切如见,极有现场感,读来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