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翠屏山的特点

翠屏山的特点

翠屏山的特点

西侧半腰处,为宝峰寺之址。此寺始建于唐天宝十一年(752年),由慈净和尚创建,初名“保宁院”。金大定三年(1163年)重修,改称“宝峰寺”。历经明清扩建,规模递增。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玉皇阁、白衣阁、天王殿、八仙阁、碧霞元君殿、关帝庙、灵官庙、倒影庵、戏楼等。现大多倾圮,但遗迹尚存,并遗有明、清石碑甚多。北侧峭壁之上,镌有佛像二窟,内雕菩萨、佛像12尊。据造像题记载,为唐天宝十一年鹿崇贞敬造。此处山势奇绝,峭壁之上,生有多种树木,以桧柏为佳。墨绿丛中有一巨石,耸立突兀,上下两叠,侧刻“叠翠石”三字。石下天生一穴,称“银宝洞”,山风徐吹,如哨音悠扬。该石缝隙中,生古柏一株,巍巍然悬于高空,树干拧生,根似鹰爪,冠盖阔大,枝叶繁茂,人称“水山叠翠”,为旧时平阴八景之一。此外,在山西南侧尚有“石门槛”、“试剑石”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