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经验 > 先秦时的谏议文化

先秦时的谏议文化

先秦时的谏议文化

先秦谏体文多属周代所作,其中以西周作品为多。

《国语·周语上》载邵公在周厉王试图以武力弭谤时所作的谏文,文章详细分析了防民之口的危险,旨在劝其改正错误,表述清晰,意思完整,析理透辟,堪称西周时期谏体文的代表作,历来为众选家所著录。春秋时期,随着礼乐制度的衰微,僭越礼制的事情时有发生,谏诤因此日渐增多,谏体文的创作大量增加。

著名者如石碏《谏郑庄公勿宠州吁》(《左传·隐公三年》)、宫子奇《谏虞君勿假道》(《左传·僖公五年》)、申胥《谏吴王勿许越成》(《国语·吴语》)等。战国社会动荡,弱肉强食,各国君臣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往往无所适从,随着错误决策的增多,谏体文的创作更显丰富。

最为著名者有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李斯《谏逐客书》(《史记·李斯列传》)等。

时至今日,先秦时期的谏体文依然得以大量留存。刘向《说苑·正谏篇》将谏诤分为正谏、降谏、忠谏、戆谏、讽谏五种。

⑥细考先秦谏体文,大致可以区分为直谏和曲谏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