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的原型
我们现在玩的七巧板,是由可以拼成正方形的七块木板组成的,但在最初,七巧板可不是简简单单的几块木板,而是由家具演变来的。
七巧板本来的面目是“燕几图”,燕几的意思是招呼客人宾宴用的案几。
在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他非常喜欢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所以家里的家具也“颇具特色”。有一天,他家里请客,请客的桌子是他设计的6张小桌子拼成的“宴几”,宴会的时候,可以根据客人的多寡调整位置,后来又增加了一件小几,分开组合,变化无穷,相当实用有趣。
后人在此基础上,把燕几改造成了由木板做成的7块木板。 到明末清初,人们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被人们成为“七巧图”、“智慧板”。到了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外国人极大的兴趣,他们没日没夜地玩,将其称为“唐图”(tangram),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七巧板就从最初的燕几图,从古人房中的奇技淫巧演变成今天人人能外的几何图形益智玩具。